第四百零二章 李泰对李承乾的偏见-《大唐第一长子》


    第(2/3)页

    .........................

    李战出了太极宫,首先来到了太仓署,这个时候的太仓署也是忙碌不已。

    太仓署隶于司农寺,为国家粮食仓窖总管机关。

    唐朝的时候,全国各地征敛的租米,先集中于各地的正仓,大唐朝廷会根据需要,由郡县各仓通过陆运与水运转输于沿途的主要仓库,随后再分运至各地军仓和京师的太仓。

    太仓令负责此粮食的廪藏之事。凡凿窖置屋,皆要将其庾斛之数,窖藏年月日时间及其领粟官吏姓名铭砖以为记。

    此时的太仓署正在将粮食调运各处,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度过这次雪灾的危机。

    “殿下...您看,太仓署已经在行动了,这些雪灾,大唐的百姓不会有事的。”影老一直都知道李战对雪灾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以影老在一旁一直不停的宽慰。

    听到影老的话,李战点点头道:“这样就好...好了...我们回去吧,因为我们也要做事情了。”

    看到李战展颜,影老也是微微一笑。

    等李上了马车之后,雪花又大了一些,这个时候,出了太仓署繁忙,还有两处地方更加的繁忙,那就是越王府,蜀王府。

    越王府李泰的人,正在延平门贴告示,告示的内容就是明后两天,越王李泰要在延平门施粮,希望百姓都可以过来,蜀王府李恪的人,则是在延兴门贴告示,告示的内容差不多,蜀王李恪要在延兴门施粮,有需要的百姓可以过来领。

    反倒是太子东宫慢了一怕。

    此时的李承乾正在和自己的谋士们一起商量该怎么派发煤炭炉和蜂窝煤,苏良嗣的脑袋特别的好使,他对李承乾说,因为这个煤炭炉和蜂窝煤很多百姓都没有用过,所以一开始派发可能会有问题。

    所以不如正好趁越王和蜀王派米的时候,来一个现场大展示。

    可以在蜀王和越王派米的两门,一字摆开一百个煤炭炉,都知道这里施米,一定有百姓为了早到而不吃早饭,这样,太子这边可以煮粥给那些百姓,百姓吃了太子的粥,一定会对煮粥的煤炭炉感兴趣,这个时候东宫派人讲解煤炭炉和蜂窝煤的妙用。

    然后告诉百姓,可以去敦化坊去领,这样的话就可以一举多得。

    这个建议十分的好,李承乾对苏良嗣有了一些好感,不过,李承乾跟着告诉众人,李战的要求是先发城外的人,再发城内的人,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第(2/3)页